| 词条 | 夸克模型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类别 | 中文百科知识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释义 | 夸克模型kuake moxing一种强子结构模型。1964年,盏尔曼(Gell—Mann)和茨维格(Zweig)独立地假定强子是由三个更为基础的粒子组成的。盖尔曼仿照詹姆斯·乔伊斯(James Joyce)的长诗《芬尼根的彻夜祭》中的词称这些基础粒子为夸克(Quark),并且分别标记为u夸克,d夸克和s夸克(也称为上夸克、下夸克和奇异夸克)。夸克具有分数电荷和分数重子数,每一个夸克有一个对应的反夸克。它们的主要性质列于表1中。 表1 夸克和反夸克的性质
可以把重子看成是三个夸克组成的,例如质子p=(uud),中子n=(udd),超子△=(uds),见表2、表3、表4。 可以把介子看成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眨夸克组成的,例如π+=(ud),见表5。 表2 质子p的结构
表3 中子n的结构
表4 A超子的结构
表5 π+介子结构
继u、d、s夸克之后,理论又预言了三种新的夸克。为了解释1974年丁肇中和里希特分别发现的J/ψ粒子的长寿命现象,假设了粲夸克(c夸克)及其反粒子( )的存在;为了解释1977年L.M.莱德曼发现的性质特别的新粒子Υ,又预言了底夸克(b夸克)及其反粒子( )的存在。 c,b(以及![]() )的存在为以后的实验所支持。1984年,又发现了可能存在第六种夸克——顶夸克(t夸克)的迹象。夸克模型成功地说明了强子的质量,电荷、自旋、同位旋、重子数等性质,所有已知的强子都可以由三个夸克或夸克—反夸克对来构成。从这个意义讲,在基本粒子现象中,处处表明需要有夸克这样的粒子存在。但是对于强子寿命、衰变宽度等性质,夸克模型却难以给出很好的解释。特别是,至今未能通过实验找到单独的夸克。究竟是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,还是因为目前没有足够的能量把它从强子中分离出来呢? 目前还难以作出结论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 随便看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、德语、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,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,是一部内容自由、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。